华体会平台(中国)
华体会平台

醇氢能源生态加速成型

   2025-07-15 中国能源报91790
核心提示:在“双碳”目标与保障能源安全双重驱动下,围绕能源形态革新与产业生态重构的探索正深入推进。而甲醇凭借其在储存运输、低碳转化、多领域应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正展现出强大潜力。

在“双碳”目标与保障能源安全双重驱动下,围绕能源形态革新与产业生态重构的探索正深入推进。而甲醇凭借其在储存运输、低碳转化、多领域应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正展现出强大潜力。

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到推动交通领域深度减排,大力发展甲醇与醇氢电动技术,不仅勾勒出传统能源绿色转型的清晰路径,更孕育着一个贯穿生产、储运、应用全链条的新型能源生态体系。

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

我国具有的“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结构,石油对外依存度超7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5%。数据显示,每吨煤直接燃烧可发电3300度,排放2.66吨二氧化碳;每吨煤用作原料可制得0.66吨甲醇,排放1.67吨二氧化碳。过去传统的煤制甲醇是高耗水、高排放、高碳排的行业。

但伴随工艺技术的提升以及我国风光电产业的蓬勃发展,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的绿色甲醇可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据统计,我国每年排放高浓度二氧化碳约80亿吨,利用其中十分之一合成绿色低碳甲醇,可制备绿色低碳甲醇约6亿吨。在储运特性上,数据显示,1方液氢含氢70kg,而1方甲醇含氢148.3kg。这意味着,在制备绿色甲醇过程中,氢能可以从不易储运的气态转化成能量密度更高且更方便储运的液体能源。

同时,绿色甲醇也是风光电的最佳载体。截至2025年5月,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6.5亿千瓦,超越火电装机容量。一季度,风电光伏合计发电量达到5364亿千瓦时,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到22.5%。业内人士认为,将其就地制备成绿色液体燃料,既能节省部分电网建设升级的巨额投资,又能缓解新能源消纳问题,减少弃风弃光现象。

甲醇不只是燃料,更是能源革命的关键钥匙。中国工程院院士、动力机械工程专家、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倪维斗表示:“甲醇是一种新的能源形式,要达到‘双碳’目标,甲醇是很重要的绿色能源,肯定要大力推广、大规模地应用起来。”业内人士也指出,在我国发展甲醇,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带动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健康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醇氢能源生态加速成型

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采用了甲醇燃料点燃,这是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主火炬燃料,据悉,该方案每生产1吨绿色甲醇可以消纳1.375吨的二氧化碳,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正是由于甲醇和风电、光电、氢能之间是很好的能源转化关系,甲醇也被称为液体的“氢”、液态的“电”,业界也把绿色甲醇称为“醇氢能源”。

在多领域优势尽显

由于甲醇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其在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具备更经济、安全、便捷的优势。

在交通领域,甲醇的优势更为突出。一方面,相对于车辆携带液氢,携带甲醇安全性更高,一定程度上还可破解氢能储运难题。另一方面,与纯电动汽车可能发生的电池热失控、充电短路起火等安全事故相比,甲醇的运输及使用安全性更胜一筹。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采用现有锂电池的电动汽车,在寒冷季节仍无法解决续航里程衰减问题,使得消费者里程焦虑长期存在。而受制于技术、成本等多重因素,例如固态电池等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目前也未能大规模普及应用。

醇氢能源生态加速成型

在此背景下,醇氢电动应运而生。作为新一代电动汽车,醇氢电动是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打造的特色战略技术路线,在电动化基础上,把甲醇燃料和甲醇发动机作为能量的储存和转化单元,充分发挥甲醇液体能源能量密度高、补能便捷、安全可靠等优势,特别适合北方极寒天气,可有效克服因电池充放电保护而导致的续航衰减严重问题。此外,醇氢电动汽车的高效率增程器在线补电可解决里程焦虑、电池自重问题,在降低整车成本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排放。目前已经批量装车的醇氢电动系统,每升甲醇可以发2度电以上,折合电价可以在1元/kWh以内,比燃油车降低成本32%—52%。

除交通领域外,若利用醇氢电动对非道路系统进行替换改造,醇氢电动矿机、装载机、挖掘机、发电机组、船舶、农机等非道路机械的燃料成本降低幅度可达40%—50%。目前,由远程打造的醇氢电动矿机、装载机、挖掘机、发电机组已在新疆、内蒙古、青海、山西、黑龙江等8个省份批量投放使用;醇氢电动船舶计划于9月下水。

成为商用车绿色转型新引擎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交通部、财政部陆续发文,聚焦老旧营运货车、城市公交车等报废更新,出台多项利好政策推动醇氢路线发展。2024年8月,《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明确将甲醇加注纳入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截至2025年,国家部委与各省市已出台50多个支持醇氢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文件。醇氢电动新生态的发展风口已然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行业碳排放量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其中,公路运输碳排放量占整个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而商用车行业作为公路交通的碳排放大户,其新能源化转型进度远不及乘用车。数据显示,商用车行业消耗了超过一半的车用汽柴油,排放了全部汽车56%的二氧化碳以及80%的PM污染物。

醇氢能源生态加速成型

在此背景下,醇氢电动重卡展现出显著优势。醇氢电动的经济性在商用车领域尤为突出,是商用车新能源化的最优技术路线之一。醇氢电动重卡采用绿色甲醇的话可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相对柴油车氮氧化物排放下降82%,一氧化碳排放下降88%,PM颗粒物排放下降98%。同时,远程醇氢电动重卡续航是纯电动重卡的3倍,最大续航里程可达1500公里。相较纯电补能,甲醇加注形式便捷灵活,与油车补给时间相当。

打造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体系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表示:“推动醇氢汽车,一定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不断地降低车的成本,提升性能。另一方面,快速地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让加注、运输、分销整个的体系能够运转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交通体系,即能源和汽车能够有机协同的生态体系。”

这句话也点出了醇氢汽车甚至甲醇能源在推广中的痛点,即生态建设涉及的产业链长,任何关键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推广过程中阻力的出现。例如,在甲醇制备端,需要协同风光电行业;而在直接影响应用的加注端,更需要行业能源保障机构的加入。

如今,这条复杂的产业链迎来利好:7月11日,醇氢电动生态联盟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成立,此次成立的醇氢电动生态联盟由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博世商用车集团、采埃孚集团、国轩高科、天津滨海公交集团、全球甲醇行业协会等共同联合倡议,致力于联合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加强技术交流。

醇氢能源生态加速成型


作为醇氢生态建设的先行者,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制定了“1.2.3.3”生态战略:以醇氢电动汽车推广为核心,围绕资本与华体会平台市场双轮驱动,绿醇制备、甲醇加注、醇电汽车三位一体协同发展,能源开发绿色甲醇三步走。

在甲醇加注端,远程旗下醇氢加注品牌“远醇”与中石化、中石油合作改造的甲醇加注站已经在多地运营。一个加注站点改造费用仅需5万元—10万元,远远少于建设一个加氢站1200万元、换电站800万元、超充快充站150万元的投资。截至2025年6月,远醇在全国重点区域和重点路线已经建设超800多个甲醇加注站,预计到2027年底,全国将建成4000个甲醇加注站,实现加甲醇像加油一样便捷。

目前,醇氢生态圈已经开始连点成片、形成规模,在东北、西北再到东南沿海,已经逐渐发展为各具区域特色的模式。伴随醇氢电动生态联盟的成立,我们有理由相信,醇氢生态的价值将被进一步放大,这条以绿色甲醇为核心的“液态新能源”路线有望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华体会平台(中国)
  • 节能网
    加关注9
  • 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华体会平台(中国)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