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岙村。忻之承/摄
炎炎夏日,走进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李岙村,一个个屋顶被深蓝色“玻璃盔甲”覆盖,在骄阳下熠熠生辉。这里,是名扬海内外的中国首个光伏建筑一体化乡村。放眼望去,一片片光伏板连绵不绝,蕴含着中国乡村点“光”成“金”最具成效的回答。联合国组织来此考察时这样评价——中国的老百姓“晒着太阳”享受美好的生活。
当村里的咖啡屋依靠屋顶光伏板和储能柜,驱动咖啡飘香、冷气轻送;当田间的智慧蜂箱汲取光能,无声监测温度和湿度变化;当路旁的感应花伞感应光波,为行人撑开一片阴凉……记者看到了“我以自然禀赋为笔,辅以绿色科技作画”的真实场景,李岙村不仅留住了山水,更让“乡愁”在零碳脉络里蓬勃生长。
“我家的屋顶会发电”
“每个月几十度的免费电稳稳的,自家用不完,还可以卖出去赚钱,实惠又方便”“谁能想到,屋顶发电还能致富啊”……谈及村里利用光伏发电,村民们脸上漾着笑意。
数字为这些笑容写下注脚——2014年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模式以来,李岙村年发电量达60万千瓦时,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50万元左右收益,所有收益由全体村民共享。全村362户村民的屋顶,全部被光伏板覆盖。
放眼望去,这一块块形似普通玻璃的平板,其实由镍化镉薄膜电池制成,漏光性更强,隔热且防水,不仅为村里节省数十万元建筑成本,还带来更清洁的电力供应。目前,这些光伏屋顶可以完全满足全村用电,甚至还有“富余电”供应临近村镇。
李岙村的实践意义,远超满足自身用能需求。“我们将稳定的光伏共享收益用于公共设施维修以及困难群众扶助,比如建设完善农田的机耕路、健身器材、老年活动室等设施设备。”海曙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环境好起来,村民的钱包才能鼓起来。”
指着一座座光伏屋顶,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副秘书长索海尔·汗感叹:“在屋顶安装光伏板,对房屋维护和安全都是考验。这里的设计和布局,整体美观大气、色调和谐,这种技术优势和美观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图为索海尔·汗一行考察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李岙村。柴铮/摄
“光伏把阳光变成真金白银”
从只有3000元收入的落后村,到如今家家都装光伏的“阳光村”,李岙村早已搭上了“光伏致富”的快车。
“光伏把阳光变成真金白银。”201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南南合作官员考察完李岙村后给予高度评价,精准道破李岙村的核心价值——不仅实现环境保护与民生增收的有机统一,还让绿色能源成为实实在在的惠民福祉。
作为光伏村的参建者,宁波光年淞盛能源集团董事长周松成正着手中国光伏村共富平台上线。“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我们要做解决农村共富难题的探路者。”他说。
2014年以来,李岙村已经形成“政府支持、多元投资、人人参与、家家得益”的龙观“寓建光伏”零碳共富1.0模式。今年起,通过数字和人工智能赋能,宁波光年将打造数字化系统性的零碳共富2.0模式。
截至目前,李岙村通过推进资源转化和产业转型,已经打造出一个兼具乐居、乐游功能的省级综合型未来乡村样板,塑造起“锦绣山乡园、零碳共富村”“大自然课堂”“生物多样性示范村”等多个未来乡村品牌,为浙江省培育打造未来乡村示范窗口提供“李岙经验”和模式。
全球期待“完美复刻”
“我很希望将这些带到我的国家。”索海尔·汗坦言。当周松成表示愿意将“李岙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全世界时,他更是频频点头:“期待这一模式可以在全球实现‘完美复刻’。”
与索海尔·汗一同参与此次考察的巴基斯坦电力规划与检测公司总经理图法伊尔·艾哈迈德·谢赫表示:“巴基斯坦属于弱电网区域,希望能复制这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到巴基斯坦的乡村,解决供电问题。”
对此,周松成直言:“南亚国家日照充分、自然禀赋好,但应用多停留在组装华体会平台来建设电站的初级阶段。眼下,我们正考虑在当地设立机构,利用阳光切实解决当地民众供电难题。”目前,宁波光年正致力于光伏基站一体化,拓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丰富应用场景。
李岙村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卓越实践,证明了绿色低碳发展是通往乡村振兴与人民幸福的优选路径。“我们愿意将建设经验分享给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清洁低碳能源技术合作和新能源设备本地化生产合作,分享光伏板、智慧能源大脑等华体会平台技术,共同推动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海曙区相关负责人透露。
李岙村的一砖一瓦、一板一灯,都诉说着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这个深嵌于四明山麓的小村庄,正在铺就一条可感知、可触摸、可复制的可持续发展通途。阳光慷慨,李岙村的嬗变,拨动了点“光”成“金”的动人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