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东方电气共同研制的全球单机功率和风轮直径最大的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省福清市顺利下线,单机功率17兆瓦,标志着我国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为我国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本次下线的中国华能—东方电气17兆瓦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风轮直径为262米,风轮扫风面积约53000平方米,轮毂中心高度约152米。相较于半直驱、双馈等技术路线的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该直驱型机组发电倾角增大2° ,生存倾角增大3°,使得机组运动适应性更强,可在浮体发生更大倾斜角度时仍能持续发电,从而确保机组时间可利用率达到99%以上,同时可应对超24米超高海浪,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
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海上风电部主任刘鑫介绍说:“直驱型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对气隙稳定性、通风散热、振动噪声控制等方面要求更高,也是本次项目研发团队集中攻关、重点突破的核心技术难点。”依托华能海上风电技术研发中心,中国华能充分发挥海上风电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产学研用协同作用,构建海上风电科技创新体系,联合设备制造厂商积极开展海上风电“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动重大科研成果的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推广,有力推动了我国风电产业链协同发展与技术升级。据了解,该机组首次采用国产化大直径主轴轴承,叶片、发电机、变流器、变压器等关键部件也全部实现国产化。研发团队还成功突破了漂浮式风电系统耦合仿真技术及高保真模型试验技术,攻克了叶片、低速永磁直驱电机高精度制造与装配工艺难题,实现了高可靠大容量直驱型风电机组开发。“该机组通过引入智能传感系统,实现了漂浮式系统整体的全局稳定控制,使得机组可适应复杂多变的深远海海洋环境,可适用于50米以上水深海域风能资源开发,是为深远海环境量身打造。”刘鑫介绍说。据了解,该机组单机年输出清洁电能可达6800万度,能满足约4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下一步将在广东阳江海域进行示范验证。